物聯網時代 智慧農業變革的重要一環
發布時間:2019-03-19
物聯網作為互聯網之后新的產業競爭制高點,生態構建和產業布局已在全球加速展開。青島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執行主任劉佳音指出,在農業領域基于5G時代物聯網技術的應用,不僅能顯著提升現代農業的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促進現代農業發展。目前農業大數據正由技術創新向應用創新轉變,物聯網+人工智能技術與農田水利行業的深度融合,將對水信息的全面感知、農田水利工程的智慧運營、科學管理帶來全新的變革。
以前受傳統生產方式和思想觀念影響,農民從未將水當作商品,用水過量、水源浪費造成農業生產耗水量居高不下。節水農業要發展,技術是依托,管理是關鍵。因此,只有加強農業用水的政策、法規的制定和管理,因地制宜地發展各項節水技術的綜合集成,最大限度地減少農田灌溉各個環節水的損失,提高水資源的總體利用效率,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全方位節水。
中國聯通物聯網研究院院長、聯通物聯網公司總經理陳曉天表示:“物聯網和5G作為新型基礎設施將極大推動水利基礎設施的數字化和網絡化,政府采購數字化服務將加速這一進程”。通過政府與市場“兩手發力”,建立長效機制,變“要我節水”為“我要節水”,促進水生態環境的改善。
目前山東省內比較典型的山東鋒士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農業水價綜合改革的現代灌溉管理云平臺,運用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技術有效地使用在農業灌溉上,致力于緩解我國農業灌溉長期存在的水資源浪費問題。云平臺的建立實現了各級用水組織的用水計量和水費計收;實現對灌溉用井的水泵、配電等設施的GIS定位;實現對灌溉用機井的用電量、用水量的在線監測;實現用水戶水權的分配和交易;實現對精準補貼、節水獎勵的信息化管理;實現基礎數據庫信息的采集及錄入。建立灌溉用機井的數據采集系統,由檢測箱、電表、數據采集模塊、傳輸模塊等實現對現場設備運行實施監控,實現信息化管理。
推進農業水價改革是加強現代農業信息化建設的重要環節,能有效保護農民用水權益,合理水權交易,可根據需求定制,靈活應用,促進節約用水,合理配置水資源。物聯網和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數字化技術及其產業化應用已經逐步成熟,農業將會更加智能、更加精準。